印度作物保护市场概况

农业是印度经济的支柱,有 52% 人口从事农业及相关活动。但由于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较高,该行业在印度经济中的份额已下降至 GDP 的 13.7%,考虑到其在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印度农业一直面临严峻挑战。最重要的是“与爆炸式增长的人口成比例的持续发展”。即使在 60 年代中期的绿色革命之后,我们的农业仍然没有完全自给自足。农业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快速增长的人口。耕地面积有限,但靠这块土地养活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由于灌溉设施不足,缺乏适当的作物保护措施,粮食种子质量差,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Water shortage is a major problem in one part of the country while crops are damaged year after year due to flood in some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Of the total cultivable land merely 40% area is covered by irrigation and rest 60% depends on monsoon. On an average, farmers’ income has come down by 3 per cent in 2014-15 and by 4 per cent in 2015-16 due to crop losses as a result of shortage of rainfall.  During 2014 and 2015, monsoon shortage was around 12 per cent and 14 per cent from the long period averages. In 2016-2017, the Southern State Tamil Nadu faced the worst water crisis and rainfall shortage (62% deficit) in recent times resulting in heavy loss of paddy crops (800 hectares of paddy withered) in the Cauvery delta region and added misery to the farmers of this region.

几十年来,各种计划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得到有效实施。遗憾的是,即使是现在,农民仍然依赖季风,滴灌等技术尚未普及到该国许多地区的农民,无法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样,洪水也没有被引导用于适当的灌溉避免对农作物造成伤害。引入创新技术来应对自然灾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仅仅对作物损失进行补偿和保险不会带来农业的实质性增长和农民的救济。

印度农业面临的第二个紧迫挑战是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巨大损失。由于昆虫、杂草和疾病,大约 20% 作物减产,但印度作物保护化学品的使用仍然是全球最低且不稳定的国家之一,尽管该国并不缺乏农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印度的人均农药消费量为 0.6 公斤/公顷,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3 公斤/公顷。印度人均农药消费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购买力低和土地持有量小。由于大型食品零售商和制造商的进入,这种情况有变化的迹象。为了提高产量并确保其庞大人口的粮食安全,广泛的作物保护措施非常必要。几十年来印度作物保护化学品的使用格局没有太大变化,杀虫剂占55%,其次是除草剂23%,杀菌剂18%,其余其他产品如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了近年来除草剂和杀菌剂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增加。这有助于提高水果、蔬菜和大豆的产量。

安得拉邦和泰莱加纳邦、旁遮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在作物保护化学品的消费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其他邦。中央邦通过适当的作物保护措施受益匪浅,并逐渐成为该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在农民购买力较低的西孟加拉邦,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也有所增加。

按价值计算,2015 财年作物保护产品的估计消费量约为 22.5 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每年增长 7%。农药出口也几乎持平,预计近期增速略高。

农化行业在过去四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通过数百种作物保护产品满足农民的需求。直到 80 年代,印度农民在使用跨国公司的旧产品方面远远落后于他们的同行,然后印度公司凭借其研发技能以大多数农业社区负担得起的更便宜的成本推出了许多仿制药。

由于这一发展,印度可以在许多粮食作物生产上实现自给自足,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但随之而来的情况是,与印度相比,中国制造技术产品的成本要低得多。这可以归因于中国的大量制造单位拥有成本效益高的活性成分生产技术、原材料的可用性以及各国跨国公司停止生产农药原药并将其大规模转移到中国的原因。因此,印度公司别无选择,在许多情况下只能进口而不是制造。专利合规性也限制了最新分子的制造,因此跨国公司在提供新配方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印度公司只能根据安排共同销售少数产品。

在此关头,农业部提议对注册指南进行一些彻底的修改,以限制印度公司注册用于本土制造的技术进口。这是为了鼓励印度的技术制造商,支持印度政府的呼吁 “印度制造”.但现实情况不同,印度制造商尚未准备好生产许多他们已注册生产的技术产品。如果没有给行业足够的时间来加强他们的制造能力,如果现在实施拟议的规则,许多产品将出现很大的供应真空。这可能会对印度农业和农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印度注册机构和行业应全面分析情况,并针对上述事实提出分子进口注册和本土制造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将使农民能够以负担得起的成本获得新产品,并大大遏制非法进口。

当前的需要是,印度公司应该更加积极地进行研发,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酰胺(专利将在几年后到期)等新型分子开发出具有成本效益的商业制造工艺。

工业界应更多地关注生态友好的新配方的开发和有效生物农药、植物遗传资源、生物刺激素、微量营养素的生产,以便农民能够获得这些产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土壤状况。政府机构、大学和工业界应该联合起来,传授关于作物保护产品的用途和有效性的正确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消除公众心中关于作物保护化学品(作为邪恶)的神话。人们不应忘记,印度的内在优势是农业,同样应该加以培育。 “在印度成长” 同样是一项重要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