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大米、玉米前景乐观

据美国农业部对外贸易部称,柬埔寨的大米和玉米产量继续快速增长,使该国成为农作物的净出口国,尤其是对邻国越南和泰国的出口,尽管大部分贸易是非官方的边境贸易农业服务局 (USDA-FAS)。

产量的增长来自单产的提高和播种面积的扩大,该国仍有未利用的土地可以转化为耕地。此外,随着柬埔寨增加化肥的使用和改进灌溉系统,生产力有望提高。

另一个有利于柬埔寨出口的因素是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ACMECS)下该国与泰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这可能会鼓励柬埔寨对泰国的玉米出口增加。

回归美好时光

柬埔寨在 1953 年从法国独立后的政治稳定时期曾是 1960 年代的大米出口大国,1964/65 年柬埔寨的大米出口量超过 50 万吨,使该国成为被称为南方饭碗之一的国家东亚。到 1975 年,当柬埔寨首都金边落入共产主义红色高棉之手时,水稻种植面积比 1970 年减少了 77%,水稻产量减少了 84%。

热门文章
中国:智能称重助力拜耳生产自动化

在波尔布特时代(1975-1979),由于人口大规模流离失所以及对知识分子和农学家的迫害,该国的农业状况变得更糟。结果,柬埔寨在 1980 年代每年面临 100,000 至 200,000 吨的大米短缺。

柬埔寨几乎完全错过了绿色革命的浪潮——在 1980 年代,几乎所有的柬埔寨农民都继续使用他们已有 1000 多年的传统耕作方式。波尔布特将农民迁离家园的政策导致许多传统水稻品种丧失。柬埔寨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稳定时,迫切需要获得改进的技术。

在过去十年中,柬埔寨政府与多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NGO) 合作,采用不同的策略实施水稻生产力计划,以提高小农场的水稻产量。这导致引入了高产品种、肥料分施、改良耕作方式、病虫害综合治理 (IPM) 和其他更现代的耕作系统。结果是过去二十年产量稳步增长,从 1980 年代初的 2.5 到 280 万吨到 1985 年达到自给自足的 320 万吨产量,然后在最近几年成为净出口国,每年生产 4.0 至 430 万吨。这是可能的,因为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平均水稻单产从 1990 年代初期的每公顷 1.3 至 1.4 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公顷 2.0 至 2.1 吨)。然而,仍有增长空间,因为柬埔寨的单产仍低于泰国、越南和其他亚洲生产国。

水稻、玉米种植

目前柬埔寨水稻种植面积为22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约90%。柬埔寨的主要种植区是马德望、暹粒、Bakeo、Prey Veng、Kandal 和 Kampot。水稻种植模式分为四组:雨养洼地稻;雨养旱稻;深水/漂浮水稻;和旱季灌溉水稻。 2005/06 年度稻谷产量估计为 450 万吨,较 2004/05 年度的 370 万吨大幅增加,当时产量因干旱天气条件而受损。随着高产种子品种和改良耕作方式的普及,预计未来几年水稻产量将达到 500 万吨。

柬埔寨的玉米产量在过去十年也增长迅速,从 1990 年代后期的约 50,000 至 100,000 吨增加到 2004/05 年的 320,000 吨。估计 2005/06 年的产量将从 2004/05 年的水平下降到 270,000 吨,这主要是由于主要种植区 Pailyn、Battambong 和 Banteay Meanchey 省的不利天气条件。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增加的木薯种植面积可能会在 2006 年取代该国的部分玉米种植面积,特别是在泰国-柬埔寨边境沿线的省份,美国农业部 FAS 报告。因此,预测 2006/07 年度玉米种植面积将下降,但鉴于正常的天气条件,预测 2006/07 年度玉米收获面积和平均单产将高于 2005/06 年度水平。

柬埔寨的玉米产区集中在泰柬边境沿线的三个省份,包括拜林、马德望和班迭棉吉。这三个省的种植面积占柬埔寨玉米总面积的80%。其余种植区位于湄公河沿岸的磅湛省和茶胶省。主要作物是雨季作物,在 4 月至 6 月播种,8 月至 10 月收获。

柬埔寨有潜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轻松将其产量提高到每年 100 万吨,因为它仍有未开垦的土地可以转化为玉米面积,通过增加使用来提高玉米生产力仍有空间化肥和改进的灌溉系统。

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