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稻米产量预计将增至7.2亿吨(4.8亿吨精米),即3%。促成这一增长的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改善、进口商品的转变以及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由于中国产量增加以及巴基斯坦产量增加,2011年亚洲的棉花产量将创下3%的纪录,达到6.51亿吨(4.34亿吨碾米)。粮农组织预测,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尼泊尔、菲律宾和越南的产量也将保持乐观。
由于洪水继续影响该国,斯里兰卡的产量估计并不乐观。日本在地震、海啸和核危机后仍深受其害,也下调了产量预估。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等南美洲国家刚刚开始恢复其主要稻谷收成。预计 2011 年产量为 2920 万吨,比 2010 年增加 9.2%。
报道称,在美国,生产者预计将把土地从水稻种植转向种植利润更高的作物,这可能导致下一季的产量下降 15%。
预计全球进口量将增至3180万吨,较上年增加35万吨。粮农组织表示,随着需求增长,未来几个月台湾、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国家将增加进口。尽管孟加拉国的产量预估有所增长,但该国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报告称,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粮食安全,努力遏制粮食通胀和增加储备,包括出口限制、进口便利化、零售价格控制和大米分销补贴。预测 2010-2011 年全球稻米利用量将增加 2%,达到 4.6 亿吨(碾米基础)。据粮农组织称,其中约 3.89 亿吨将用于消费,比 2009/10 年度多近 700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