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贸易威胁行业利润

据估计,假冒产品占据了全球农药市场的 5% 至 10%,即约 $40 亿。

Utz Klages 表示:“近年来,全球植物保护产品假冒和非法贩运的发生率大幅上升,尤其是随着仿制药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流程的计算机化、标签图形的计算机化以及全球和区域贸易法的放松,情况尤为如此。” 拜耳作物科学 作物保护和环境科学发言人。

使用含有劣质或非法活性物质的假冒和其他非法作物保护产品的农民不仅会因为潜在的健康和损害作物的风险而影响他们自己,还会影响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此外,假冒行为的增加反过来又导致有组织犯罪的增长,因为现行法律缺乏执法和加强尚未得到解决。

定义假冒

界定假冒行为及其所违反的确切法律是打击非法农药贸易的第一步。代表国际仿制药公司的 AgroCare 总裁 Roman Macaya 博士表示,虽然农药行业反对这种做法,但跨国公司和仿制药公司之间存在意见分歧。

• 中国中央政府和行业协会继续打击非法制造和贸易

“跨国公司一直非常积极地推动反假冒执法措施,”他表示。“只要对假冒的定义正确,并且不将其用作滥用武器,这些措施就会得到仿制药行业的支持。”

存在的问题是专利侵权是否属于假冒的定义,以及当公司和世界各地存在不同问题时如何正确执行现行的假冒法律。

《反假冒贸易协定》规定了国际知识产权。因此,专利侵权通常由民事法院处理,包括 ACTA 中假冒定义中的行为。因此,让个人受到刑事指控是不合适的。

“与大多数法律问题一样,执法策略不应‘一刀切’,”马卡亚说道。“任何严肃的组织都不会支持假冒行为。同样,任何严肃的组织都不应试图混淆假冒的定义,以便将执法行动的范围扩大到不属于假冒定义的其他领域。”

例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不同的需求。 Macaya 说,在这些国家/地区处理假冒产品的不同策略对于有效减缓假冒农药的使用至关重要。

立法

欧洲作物保护协会传播部高级经理菲尔·牛顿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国家据称是非法农药贸易的最大贡献者之一(ECPA).

一旦假冒产品跨境运输,就会被运往欧洲有组织犯罪分子贴上不恰当的标签,并开始销售。他表示,欧洲农药行业每年约有14.35亿美元因假冒产品而损失,而立法方面却鲜有举措来打击这一问题。

“他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法律框架来充分解决化学品运输问题,”牛顿说。“如果货物贴有假冒品牌名称,海关可能会扣押它。”

但是,带有标签的农药瓶通常与桶内物品分开运输。欧洲海关只能没收带有标签的瓶子。因此,装有产品的桶能够通过并且通常被标记为肥皂或乳化剂而不是它们的实际内容。

“运输不需要非常严格的规定,”他说。“大多数产品都没有贴上标签,也没有标明是农药。如果这些产品装在非原包装的容器中运输,发生事故和泄漏的情况很常见。”

在货物进入预定国家之前停止运输是终结假冒农药的最关键步骤之一。然而,牛顿说,由于大多数法律都针对知识产权和品牌,航运仍然是立法环境中一个严重薄弱的领域。

农民教育

阻止假冒农药贸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农民教育。由于农民是假冒产品的最终用户,因此教育他们从值得信赖的农药经销商处购买以及使用假冒产品的潜在不利影响对于减缓非法农药贸易至关重要。牛顿说,农民可能不知道他们购买的瓶子可能对人类健康和农作物构成威胁。

假冒农药生产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是最大的问题。使用假冒农药的潜在后果包括农作物减产、法律后果以及使用该产品的农民失去信誉。

“人们对农药的使用和产品声誉已经感到担忧,”牛顿说道。“打假形势加剧了这些担忧,因为它可能会彻底摧毁农民的声誉。只有农民看起来有责任心、专业且负责任,先进技术应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假冒产品不仅会损害农民的声誉,标签错误和配方不当也会导致作物减产,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在尼日利亚,自2010年非法农药损害可可产量以来,农民们就被敦促停止使用假冒产品。

“需要农民来购买这些东西,”牛顿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假货,因此,向农民展示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风险,培训他们避免购买非法产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