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ochemEx:2008年中国农药行业喜忧参半
2008年前10个月,尽管经历了暴风雪、强烈地震和后奥运影响,中国农药行业依然保持旺盛的景象,但随着经济危机对农药行业的影响逐渐显现,下滑趋势愈发明显。
10月举办的南京农化展2008见证了农药原药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中国农药行业在经历了10年高速增长后迎来拐点,行业结构调整和利润下行似乎已经非常明显。我们认为以下原因导致了目前的农药市场停滞不前:
1)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减少了农药用量。 200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击了华南广大地区,部分省份因虫害轻微而减施农药多达70%。同时,暴风雪带来的交通困难也压低了与蔬菜和水果相关的农药市场。
2)政府政策挤压农药行业利润空间。 除了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外,因奥运会而持续数月的运输禁令对化工行业提出了另一项巨大挑战。再加上较高的注册费、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进一步挤压了农药行业的利润空间。
3)生物燃料预期的急剧变化导致草甘膦价格大幅波动。 7月以来,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至美国$14,635/吨。但它并没有持续多久。 10月以来草甘膦价格出现闪回,跌至$5,121。最低价打到$3,658,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完全无利可图。快速的产能扩张增强了一些企业的实力,但快速的价格失灵让更多的企业倒闭,而不是帮助更多的企业。
4) 经济危机的速度伤害了中国的出口和农药行业。 经济危机使中国各行各业都陷入低谷,尤其是出口行业。在此背景下,一些外向型企业开始开拓国内制剂市场,势必引发国内制剂商的价格战。
5)担心价格持续低迷抑制淡季库存。 农药企业通常会在淡季储备一些产品,以备即将到来的旺季。然而,这种现象在今年冬天并没有发生。由于原料和未来虫害发生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和储存农药的意愿很低。目前中国农药行业普遍存在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