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转基因大豆、玉米商业试验
向下滚动阅读
Blake Herzog
文章贡献者
中国正在扩大商业试种 转基因的 (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因为它转向更广泛地采用转基因作物以增加产量并降低成本,尽管据报道公民出于对健康风险的担忧而持怀疑态度。预计产量将于 2024 年增加,并在未来几年获得商业市场的授权。
“2021 年,中国启动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作物种植试点计划,”Knoell 区域销售和监管政策经理 Piyatida Pukclai 博士解释道。 “这些试点项目在害虫和除草剂耐受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过去,中国政府曾批准种植转基因木瓜品种(目前在中国种植)和其他一些目前尚未生产的蔬菜。中国进口了大量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主要用于牲畜食用或作为油料。转基因品种已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主导品种,占总种植面积的 95%。
试点计划的扩大在国际上引发了中国对转基因作物需求可能下降的担忧,但许多分析师表示,国内供需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尽管可能会改变其购买力,但其作为主要进口国的地位将继续存在。
阿利斯特·菲利普斯,联合创始人 AgbioInvestor农作物保护和种子分析咨询公司表示:“我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他们的采购重点似乎正在从美国转移到巴西等其他来源地。中国于 2022 年授权从巴西进口玉米,此后一直在增加对巴西的采购。巴西自2015年以来一直是领先的大豆出口国,并将于2022年成为世界领先的玉米出口国。”
51 个转基因种子品种获得批准
2023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CNCVRC)发布了 37个玉米转基因种子品种名单 和14个大豆品种。根据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局的一份报告,这是历史上第一份此类清单。名单为期30天的公众评议期于2023年11月15日结束。名单最终确定后,符合条件的种子即可在授权产区种植。
玉米种子品种包括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研发的DBN9936玉米品种19个,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瑞丰125玉米品种9个。其他的则来源于其他的企业。
其中 9 个大豆品种源于中黄 6106,该品种是由 植保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其他五家使用的DBN9004也是由大北农公司创制的。
2023年,试点总种植面积达27万公顷,覆盖内蒙古、河北、吉林、四川、云南等省20个县。这占全国种植这两种作物的土地总面积的 0.05%,其中玉米面积约为 4000 万公顷,大豆面积约为 1050 万公顷。
禾金正生物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效禹先生,他是 SPM Biosciences 营销总监兼首席分析师,他提到,中国正在扩大试点计划,因为依赖进口这些转基因作物可能无法满足其国内需求。
“中国人口众多,对蛋白质的需求促使其常年从海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深加工。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油籽消费,”他说。
“中国国内玉米和大豆产量增长缓慢,”他继续说道。 “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仅为美国的60%,约为6300公斤/公顷。我国大豆单产仅为1980公斤/公顷左右,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如果单纯依赖海外进口,中国的粮食安全将受到挑战。”
Phillips 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植面积和第五大大豆种植面积:“然而,这些作物的产量低于其他主要国家的产量。例如,美国拥有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玉米种植面积,每公顷产量为10-11吨,而中国为每公顷6-7吨。大豆的产量差异与玉米相似,中国大豆的产量低于美洲。”
监管变化

该试点计划植根于2021年通过的一项政策“行动计划”,Phillips 表示,该计划“明确了实现种业自力更生和种子来源可控的总体目标”。也许它对全球农业企业的最大影响是阻止外国投资其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Pukclai 表示:“虽然坚持以科学为基础的监管流程值得赞扬,但国际生物技术创新者参与这项研究的机会有限仍然令人担忧。” “尽管如此,人们乐观地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举措最终将使国际种子公司受益。”
另一方面,Phillips表示,中国公司可以将转基因种子推向全球商业市场,但通常缺乏这样做的机会,除非他们与外国企业合作,就像 DBN 与阿根廷种子公司 Bioceres 合作,在阿根廷开发和销售具有 DBN4003 和 DBN8002 性状的种子。
输入影响

李效禹和Phillips一致认为,转基因种子的更广泛利用可能会导致作物投入市场的需求发生重大转变,从成本较高的除草剂转向成本较低的除草剂,并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转基因作物的除草剂耐受性特征主要是 草甘膦 和 草铵膦 产品。如果中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行转基因种植,可以预见,草甘膦和草铵膦的使用量将会大幅增加。这也将减少其他选择性除草剂在中国国内市场的推广应用。此外,目前许多转基因作物都具有抗虫特性。这对中国杀虫剂的销售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情况,”李说。
Phillips补充说,许多转基因作物的高产可能是其对许多农业投入品产生抗性的副产品。 “转基因技术通常被用作节省成本的手段。输入性状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们要么与传统作物保护化学品结合使用,要么取代传统作物保护化学品的使用。然而,通过将作物保护元素从叶面喷洒转移到种子内部,种植者理论上可以提高作物的保护水平,从而减少生物胁迫并提高产量,”他说。
全面采用之路

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试点计划的扩大预计将于 2024 年全面生效,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作物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渗透到国内商业市场。
“必须强调的是,截至目前,中国尚未批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业种植,”Pukclai说。 “商业可用性的时间表仍然不确定,并且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和种植面积的确定。”
李指出,国内玉米和大豆的供需缺口较大:“这有利于中国未来转基因作物的扩张。但中国农民与海外大农场不同。中国的中小农户占大多数。因此,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可能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根据 2022 年 2 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抵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在 2012 年达到最高点,45% 认为转基因产品食用不安全,这篇文章发表在 食品质量和偏好上。作者最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略有积极,对假设的大豆作物的接受度高于假设的转基因猪。
李预测,在中国主要作为饲料作物的玉米将在中国的转基因农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大豆是中国人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例如,豆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食品。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证书的审批将更加谨慎。”
但 Pukclai 表示,许多行业分析师仍然预测转基因作物将成为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一些种子行业代表认为,转基因种子的最终播种面积可能会达到 5300 万公顷左右。” •